您的位置:首页 >手机 >

如何欣赏音乐(如何欣赏音乐论文)

时间:2022-11-30 09:04:58 来源:

作者简介:杨绍宇,零零后,山东济宁人。中国青年作家协会签约作者,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芙蓉国文汇》编委,在《莽原》《散文百家》《齐鲁晚报》《意林》等刊物发表多篇散文、小说。荣获全国创意写作大赛一等奖、“语文报杯"决赛金牌作品、“叶圣陶杯”全国创新作文大赛决赛二等奖、2020年全国青年作家文学大赛散文奖等。

浅谈音乐之美

文/杨绍宇

相信大多数人手机里都会有网易云音乐或者是酷狗音乐、QQ音乐。喜欢唱歌的人会下载全民K歌。这说明音乐在我们平常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如若说五谷杂粮为我们的身体提供养料,那么音乐作为一种精神食粮则为人的感官世界注入了强有力的活力感召。每当响起《起风了》《纸短情长》我的思绪就会回到那个非常炎热的、美好的2018年的夏天。

首先必须明确一下,音乐属于美学范畴。如果我们可以把美的领域中的活动看成一种灵魂的解放,而摆脱一切压抑和限制的过程,因为艺术通过供观参照的形象可以缓和最酷烈的悲剧命运,使它成为欣赏的对象,那么把这种自由推向最高峰的就是音乐美学!

“美学”这一概念是十八世纪中叶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提出来的,但中国音乐的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伯牙与钟子期的以乐会友的故事《高山流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嵇康就奏响了千年的绝响《广陵散》。因此,中国没有提出“音乐美学”这一概念,但一直都在诠释着它。

我们不去看那些庞杂的理论,太让人头疼不已。摆脱理论的束缚,其实美学是从人对现实审美的关系出发,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而音乐美学又是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白了这些,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音乐美学最大的本质就是对音乐的美进行研究。这其中包括音乐形式、音乐特征、情感感知等诸方面。我们平常所接触到的主要是音乐的旋律、节奏、曲风是否符合自己的审美观点,这是极其普遍的主观选择标准,如若再能深入一下,会学着唱自己喜欢的歌曲,会认真体会歌词,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勾起自己这一路走来磕磕绊绊历程的回忆。有时候听着一首歌,自己会不自觉地融入到歌曲所营造的那种独有的氛围之中,眼角挂满了泪水,这就是情感共鸣。

在音乐艺术的殿堂里声乐和器乐有很大的区别。相较而言声乐比器乐在传播形式上更为广泛、简便,通过演唱就可以了。

声乐具有最能打动人心的两大因素:一是旋律,二是嗓音。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是整首歌中的感情基调。对人在欣赏音乐时情感的变化起主导作用。它是情感表达最具感染力的形式。正是那一个个单一的音符和节奏组织编排成一段旋律、一篇乐章来表达自己内心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这种艺术超脱的表达形式跨越国界,哪怕是你听一首异国的歌曲,不知道唱的是什么,但你可以从那优美的旋律中捕捉到那是传递的怎样的感情,这就是音乐美学魅力之所在。

嗓音是音乐的翅膀。嗓音和唱法密不可分,同一首歌经由两个人来演唱呈现出来的效果有可能有很大的差别。不同的歌手有不同的嗓音条件这是先天性的。还有不同的唱法,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风格。

然而歌词又恰恰拓宽了音乐的表现空间和表现形式,使歌词与文学联系起来。音乐这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严格地制约着它的歌词,这使歌词这种文学体裁区别于散文、小说等其它。因此真正打动人心的歌词必须寓深刻于浅显、寓隐约于明朗、寓曲直于直白、寓文于野、寓雅于俗,这是限制,也是无可奈何,更是词作家用武之地。歌词这种语言就像诗词:凝练、丰满、富有感染力,虽然它不及诗词意蕴深刻,哲理丰盈,却也别致精炼、通俗易懂。我认为歌词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着歌曲的品味,也是直逼人内心的情感的催化剂。听八零后、九零后那代人说,在他们少年时代几个人攒钱对在一起买一个MP3,听音乐把自认为好听的歌词抄下来装订成本,几乎是人手一本。可见歌词对于音乐的重要意义。

举例来说,中国词坛泰斗乔羽先生一生中创作出大量的脍炙人口的佳作。是济宁人的骄傲,他写的《我的祖国》: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我们会有疑问,乔羽笔下的“一条大河”到底是哪条河?紧接着下面就有“风吹稻花香两岸”,很让人联想到这条河是长江。的确,乔羽也表示过——就是长江!曾经有人问乔老,为什么不写成“万里长江波浪宽”这样多气派。乔老回答道:这是写给全中国人民的歌,长江毕竟是中国的一小部分。有很多人没有见过长江,那就调动不起听众的感情,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大河,这条河就是家乡的河,即使是一条很小的河流,在幼小者的心中也是一条大河,无论将来走到哪里,想起来它时一切都犹在眼前。

乔羽的这条大河是一条没有标注在中国地图上的河——它的位置在每个华夏儿女的心间。当年在华侨大会上当歌声响起的时候台下的人都静默了,全都擦眼泪,到最后哭成一片。可见乔老的《我的祖国》是集体共有情感下的产物,这种倾诉一片人心声的作品才最具有生命力。

例如,歌词写得特棒我超喜欢的《冬眠》:

......其实不爱漫漫长夜

因为你才多了情结

可是蜷缩的回忆不热烈

我如何把孤单融解......

故事里的最后一页

过往和光阴都重叠

我用尽所有字眼去描写

无法留你片刻停歇......

一个人在窗边发呆,手中的咖啡早已冷却。窗外是四季变换的风景,只可惜,再也看不到和你在一起看春日的蝴蝶、仲夏的弯月、秋末的落叶、冬至的白雪的场景了。红肿的眼睛告诉自己不得不理智接受离别的事实,也许你的离开留给我的只是梦境般的回忆。在没有你的世界里,只能独自领略海与山、风和月。《冬眠》这首歌带给了我们很多温暖与感动,所有的阴晦都抛却,我希望大家从遇见这首歌开始,凛冬散尽,星河长明。

再例如,去年火爆了的抖音神曲《你的答案》:

......低着头期待白昼

接受所有的嘲讽

向着风拥抱彩虹

勇敢地向前走

黎明的那道光会驱散黑暗

打破一切恐惧我能找到答案......

这首歌是直扣人心弦的励志乐章,有一种向上的力量。对理想的追求,即便是奋斗之路上踉踉跄跄历经黑暗,也要勇敢地向前走,以充满激情的活力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幸,哪怕是处于一种极端困苦和不幸的境地,也要风雨兼程,无所畏惧。还有缅甸的《清新的小女孩》以及《写给黄淮》《这一生关于你的风景》表达的都是人内心最真切的情感,音乐的审美体验是一种情感体验,不是虚情假意。

说了老歌与流行歌曲相信你的慧眼可以看出——我要提出一个悖论了——流行歌曲和老歌哪个更具有生命力?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难下结论。我想表达一个值得我们都去深思的问题:为什么经典老歌可以传唱几代人,而流行歌曲就像烟雾一样过时的那么快呢?

我只想说,真正的好歌不分年代!能够传唱几代人的歌曲一定有它的魅力所在。当你去听《后来》《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乡恋》《至少还有你》等一些老歌时仍有几分莫名的激动。尤其是心情不好时往往都喜欢听老歌, 情感这种东西也不分年代。

说了这么多,我必须马上说明一下。真正的艺术给人带来的并不是枯燥无味的理论,也不是储存什么知识来增加自己的负担。而是使自己内心归于空灵状态;是用自己的真情实感筑起的情感艺术大厦;是清扫积压在内心死角的肮脏之物;是全身心放松下来的内在感知与灵魂享受。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在无聊到极致时,在大雨滂沱的雨夜,在心情乱如麻时听几首自己想听的歌。通过这种美学体验驱散自己糟糕的情绪;或是在音乐给人带来的特殊氛围中汲取心灵营养,去寻找前行的方向和走下去的勇气;或是回眸自己一路走来那串长长的脚印,驻足凝思,凝思之中却悄然发现歌词中写到的正是自己。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