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评论 >

抢滩中小尺寸AMOLED市场,中国大陆厂商要过三道坎

时间:2017-10-20 18:58:00 来源:互联网

自2009年以来,在短短七八年间,中国大陆建成和在建的5.5代和6代LTPS AMOLED生产线有十多条,接下来可能还有新的产线拔地而起。继LCD大发展之后,中国大陆又将迎来AMOLED的新热潮。但是这一轮AMOLED热是由韩国厂商主导,特别是三星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推广,垄断着中小尺寸AMOLED市场。中国大陆面板厂商虽然技术并不是落后很多,但是产业化、市场化的经验匮乏,一时很难跟上三星的步伐。目前中国大陆面板企业最为重要的任务是提升良率,产业界最为担心的是产能过剩,最大的挑战是柔性显示。

最为重要的是提升良率

发展AMOLED并不容易,三星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与长年的积累有关。三星画素演算法开发了很长时间,为了提升这方面的能力还专门收购了一家研究画素演算法的公司。三星在提升AMOLED技术竞争力上不遗余力,大富光电总经理高小平在2017中国国际OLED产业大会上通过FMM分析从三星Note3到Note8时表示,三星每一款旗舰手机AMOLED显示屏的像素点排列都不一样,这证明了三星从来没有停止过AMOLED工艺的改善。

正因为AMOLED技术难度大,国内面板厂商虽然建了几条5.5代线,但是由于良率还在爬坡当中,产能还是有限,只向下游终端厂商供应少量的产品。

对于国内面板厂商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提升良率、提高量产能力。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梁新清在2017中国国际OLED产业大会上指出,国内现在投资了这么多AMOLED生产线是好事,但如果都能够顺利量产将释放巨大的产能,将打破韩国的垄断;但如果无法攻克技术难题也是一种风险。

既然提升AMOLED量产能力这么难,中国大陆面板企业将如何应对呢?

固安云谷OLED项目负责人、黑牛食品总裁张德强在2017中国国际OLED产业大会上指出,维信诺的发展模式是先开展以量产为导向的基础研究,然后进入中试,最后投入量产。在基础研究阶段要从原理上看方向,选对方向之后,进行结构、材料专利布局。进入中试阶段之后首先要确定工艺,将路线打通,验证原材料、培养供应商、开拓客户,拿到客户的反馈。经过中试之后再量产,这样风险就小多了。

而和辉光电与维信诺不一样。虽然没有很长的研发历史,但是和辉光电找到了一批懂LTPS的人才,边建厂边进行机理研究、中试,同样实现了量产。天马则是在原有LTPS的基础上分为两个团队研究AMOLED,一个团队专门负责LTPS,另一个团队专门研究后段,最终也实现了量产、出货。

最为担心的是产能过剩

如果顺利量产是第一道坎,那么产能过剩可能是量产之后的第二道坎。

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预计,2017年中国大陆AMOLED产能可能只有60万平方米,但是到了2022年将达到2589万平方米,增长率超过4000%%。

与AMOLED产能的逐年上升相比,手机市场增长已经开始放缓,未来5年不可能增长40倍。梁新清表示,如果按照乐观估计,全球智能手机到2020年将达到25亿部,其中一半以上都采用AMOLED屏幕,AMOLED面板数量也超出智能手机市场的承载能力,所以中小尺寸AMOLED产能是过剩的。他希望中国大陆面板企业在增加产能、增大投资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市场。台湾工研院显示中心主任程章林在2017中国国际OLED产业大会上指出,必须挖掘新的应用才有可能消化这些产能。

将柔性屏应用在手机上可能是消化产能的一个方式,因为这样一部手机可能需要3片5.5英寸的AMOLED。IHS显示部门研究总经理谢勤益指出,3片5.5英寸排起来的对角线是9.7英寸,也就是说,3块iPhone面板排起来正好是一个iPad mini。所以如果有一天手机面板需求变成9.7英寸,而不是5.5英寸,到时候产能可能就不是一个大问题了。

但是天马市场总监刘庆全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现在需求情况是非常健康的,只是从供给结构上看有很多玩家,似乎会供过于求。但是供过于求是产业起来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是促使产品更加商品化的一个过程,如果LCD没有经过过去二十几个供给周期的转换,LCD产业也很难有今天的市场局面。目前,对于面板厂商来说,并不在乎供需问题,更在乎的是怎么提升技术、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

最大的挑战是柔性显示

与前两道坎相比,第三道坎——柔性显示才是最大的挑战。

中国AMOLED刚刚兴起就需要去争夺柔性显示市场。程章林指出,为什么业界对Flexible AMOLED有这么大的期望呢?因为可穿戴产品让人们对柔性显示产生了很多希望。现在显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们很难离开手机,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手机。未来随着可穿戴产品的不断演进,柔性显示可能成为人们身体的一部分。

但是发展柔性显示并不容易。程章林曾就职于柯达公司,经历过柯达与三洋合作研发OLED。他表示,当时三洋做下板,柯达做上板,中间经历了非常多的困难,这还是刚性AMOLED;研发Flexible AMOLED更是难上加难。不要寄希望于采用现有的工艺、技术就把Flexible AMOLED做出来。他认为,目前技术和良率都还没到位。

柔性AMOLED最难的一点是使用的形态。现在的柔性AMOLED能经得起10万次、20万次,甚至30万次的弯折吗?目前,关于这方面的数据还非常匮乏。

现在大部分厂商都在展示柔性显示的样品,但是从样品到产品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三星虽然做出了柔性塑胶基板,但是并没有准备好做柔性显示。从可以做出来到做得牢靠、性耐度达到用户的期待,这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要摸索。

柔性OLED确实是一个差异化的发展方向,也炒了很多年,但是面板厂商还在探索柔性OLED的路上。谢勤益认为,柔性OLED技术没有前人的经验,只能通过不断地探索来排除众多的技术盲点。首先要解决的是弯曲问题,但是三星显示公司认为实现柔性AMOLED并不难,难点在柔性触摸屏。为此,三星进行了很多光学膜整合的尝试。如果把Touch Sensor直接装在封装层上,这有结构上的优点,但也有结构上的缺点,如果封装没有做好,Touch也就失灵了,因为Touch Sensor是直接做在封装层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