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他是一位出色的画家他的作品可谓是神气十足「这幅画画得惟妙惟肖」

时间:2024-01-03 08:19:00 来源:搜狐

无论你年方几何,对这幅漫画一定不会陌生。

著名的漫画《父与子》,是德国漫画家埃·奥·卜劳恩的不朽杰作。自1934年12月以来在《柏林日报》上开始连载。

从其诞生到今天,八十年有余。韶光已逝,而这对父子的形象,却几十年如一日,散发着耀眼的光彩。没有宏大的构思,没有震撼人心的超级英雄,也没有让人拍案叫绝的戏剧效果,甚至没有一句台词。

只有一幅幅纯真无暇,却又闪烁着智慧之光的黑白四格漫画,大智若愚。却又流淌出如蜜般甜美的亲情和童趣,如阳光般温暖的赤子之心。

事实上,作品中一个个诙谐的小故事都是来自于漫画家在生活中的真实感受,那对父子实际上就是卡劳恩与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真实写照。

而大众所不知的,是卜劳恩在儿子尚年幼时,便在纳粹的监狱中,匆匆告别了这个人世。他和儿子在一起的时光很短,他对儿子的爱很浓。

那浓浓的爱意,穿透了黑字白纸的报刊书本,穿透了弥漫的硝烟与战火,穿透了时间与空间,穿透了生与死,来到我们面前。八十年来,留驻在这个世界每一个角落,每一位热爱生活的人的心间。

卜劳恩原名埃里希·奥泽尔,出生在德国小城卜劳恩一个小公务员家庭中,从小的生活并不富裕。

他当过钳工,在证券交易所打过零工,可是心中一直有个画家梦。在父母的全力支持下,不到18岁的他背井离乡,来到莱比锡求学,并在一年后考取了莱比锡艺术学院。而在大学的六年求学生涯中,卜劳恩很快就成为了最优秀的学生,并且受到了当地报纸编辑的青睐。

很快地,卜劳恩就开始为报纸和图书绘制插画。他也与一位美丽的女同学相爱,结为了夫妻,并在毕业后迁居于柏林。

而慢慢有了收入的他,也开始游历欧洲,丰富自己的见识和绘画技艺。尽管收入微薄,但是卜劳恩一家还是节俭并快乐地生活着。

彼时的德国,纳粹的阴影正在慢慢扩散至德意志的每一寸土地,而卜劳恩则开始为报纸创作政治讽刺漫画。而他没想到的是,若干年后这些辛辣犀利的漫画会给其招来杀生之祸。

而随着1933年希特勒的上台,卜劳恩的日子便开始不好过了。很快地,他的政治漫画被禁止发表,他的所有作品都被纳粹的审查机构重新检查,卜劳恩本人也只得携家人逃出柏林暂时躲避风声。

幸好,《柏林日报》的编辑需要物色一位画家来绘制长篇连环幽默漫画,正好选中了此时全家几无收入,快要走投无路的卜劳恩。之后几经交涉,纳粹当局取消了对奥塞尔的职业禁令。不过只允许他在《柏林画报》上发表无任何政治倾向的漫画。

而因为自己的名字已经上了纳粹的文艺黑名单,百般无奈的他如果要发表作品,不能使用自己的真名。他想到了自己的故乡卜劳恩,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笔名。

谁都不会想到,这个德国画家的一念之间,会让一座小城闻名于世。

1934年12月13日《父与子》第一个连环漫画故事《差透了的家庭作业》于《柏林画报》第50期上问世,每周连载。

1934年《父与子》问世时,天真无邪的克里斯蒂安年仅3岁,尽管画家和儿子相处的时间并不是太多,但这依然成为了其创作灵感喷涌而出的泉源。

《父与子》马上引起了巨大反响,报纸编辑部和卜劳恩本人收到了成千上万热情洋溢的来信。这可是在纳粹恐怖统治下文学艺术枯竭,人民几近窒息的德国!

在卜劳恩笔下,有着一个中年谢顶、大腹便便却又如顽童般的父亲,还有一个对世界永远充满好奇、不断闯祸却又善良单纯的儿子。

《父与子》的走红并不意外,在那个空气凝重得让人绝望的社会,战争的阴影笼罩着整个世界。而父与子所体现出来的那种美好而又自由的亲情和生活,在当时的德国已然是一种奢望。

正是因为失去和脆弱,正是因为内心的干涸与绝望,所以才倍加珍惜。

1937年,《父与子》结束了连载,此时的卜劳恩一家也因为漫画的大热过上了体面的生活。可是在那个晦暗的时代,谁能逃得过命运的无常呢?

1943年,德国的战事吃紧,卜劳恩居住的区域常常遭到空袭,一家人被迫搬到了柏林东郊,邻居有一位负责党务工作的上尉,为人和善。

而这竟然是悲剧的开始......

卜劳恩向来性格耿直,直言直语,早就看不惯纳粹的统治。和朋友叙旧的时候,总是免不了批判社会,讽刺纳粹几句。

在卜劳恩的老朋友埃里希·克瑙夫的一次拜访后,他们俩人便遭到了逮捕,纳粹政权指控他犯了“反国家言论罪”。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平时看上去人畜无害的新邻居,竟然是纳粹盖世太保的告密者。

对于其他地区的普通人来说,妄议大政也许就是吃几个月牢饭,罚上一笔罚金而已。可对于卜劳恩来说,他是有反纳粹前科的社会名流,他住在恐怖统治最为严厉的柏林,他是纳粹又恨又怕的文艺界的一员。

甚至纳粹的宣传头子、党内数一数二的大人物戈培尔也早就将其视为眼中钉,亲自批示了对卜劳恩的审讯。尽管家人和朋友仍在尽力营救他,可已经预感到灾厄降临的卜劳恩,就在审判前一日选择了在狱中自尽,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

事后证明卜劳恩的判断是对的,几个星期后,一同被逮捕的克瑙夫便惨遭杀害。

在遗书中,卜劳恩承担了纳粹法院的全部指控,想以此为朋友开脱,可是未能如愿。在给妻子马丽.加尔德的诀别信中,他写道:“……我为德国而画画……还望把他(克里斯蒂安)哺养成人。带着幸福的微笑,我去了。”

而盖世太保给他的妻子的命令是,只许简葬,不可在报纸上登讣告。直到二战结束后,草草安葬的卜劳恩才得以回到迁葬回家族墓地。

而《父与子》也被列为禁书,同样是在二战后,才得以重新结集出版。

纳粹德国的疯狂只维持了十几年不到,便被收入到历史的故纸堆中,卑微得连尘埃都不如。而《父与子》却在之后的八十年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走向了全世界,成为了人类最伟大的漫画作品之一。

那对普通而又平凡的父与子,唤起了世界上无数读者内心最真实而又最温暖的爱,关于父亲,关于生活,关于人性。

屠刀只能决定生与死,却决定不了伟大和卑鄙。在其挥下的一刹那,注定只会为自己的墓志铭上再填上一道耻辱的刻痕。时光流转的峰谷之间,只有爱才是永恒。

画家童年生活的那个小城卜劳恩,为纪念画家,在市中心广场设立了《父与子》座雕像。《父与子》中的人物,出现在当地的店铺和公交车日程表上。

卜劳恩家族墓地中,卜劳恩与儿子克里斯蒂安最终葬在一起。而他们父子情深的这段故事,美丽得就像童话一般.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