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少女歌剧到底失败在哪一集「歌剧少女剧情」

时间:2023-12-14 08:20:50 来源:搜狐

提及“神作”之名,往往伴随着无穷无尽的主观宣泄和争论,对于神作的定义和划分问题毫无疑问与动画史几乎同龄,至今没有答案,恐怕也永远不会有答案。其实文艺作品本身就有调动人主观情感的能力,每个人三观、共情阈值、认知区间、思维方式的不同都会导致对作品有不同的好恶。例如常常被人嘲讽的喰种粉丝名句:“小学生去刷二十遍喰种再来跟我说话,你明白金木的痛吗?”,虽然暴露了发言者谜之优越的奇怪心态,却让我们不得不承认《东京喰种》一片确实给部分观众带来了良好体验,使他们发自内心的认同这是一部“神作”,《罪恶王冠》、《刀剑神域》等作品的封神也是同样道理。

该庆幸的是,部分人爱看的如《ubw》、《一拳超人》、《你的名字。》、《鬼灭之刃》都属于本身素质相当不错的片子(其实还有个英雄学院,它的爆火值得细说,但现在就一个字:爬)。这部分人的审美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未接触动画文化的人本来的审美取向,这几部作品也有着明显的共同性,即:1.明快的节奏2.直白的主题3.带有少量反映黑暗或渲染悲剧色彩的情节4.最终的合家欢结局(鬼灭动画目前是这样,残疾之刃是漫画后期的事情了)。这样的套路片有很多,我们不妨用将这种套路运用得最好的业界巨头来称呼——迪士尼套路。

对于神作这一概念,有人提出了一个很恰当的比喻,神作就像一个完美的圆,人类已经得知了这个概念,且不断的试图画出它,但永远也无法触及,只能画出无数个近似圆的形状,这无数近似的圆就是动画制作者们做出的一部部作品,它们中有的乍看已经完美无暇,只差分毫遗憾,也有的赫然是个三角形,但在一部分人眼中再没有更美的形状了。

在这无数的圆形和三角之间,《少女歌剧》的形状恐怕会惹人叹息。

那是一个偏移了三分的漂亮圆形,哪怕形状无比近似,也永远不可能与神作之圆重合。

没错,少女歌剧是一部“歪曲”的作品。

先来看看这个企划吧。下面的内容摘自网络:

原创电视动画《少女☆歌剧 Revue Starlight》是由Bushiroad和Nelke Planning共同推出的音乐剧多媒体企划的一环,由KINEMA CITRUS负责动画制作[1]。于2018年7月12日起每周四在TBS首播。[2]

可见,少女歌剧并不是一部独立的作品,而是服务于一个“音乐剧多媒体企划”,这个企划的本体是音乐剧系列和作为演员、声优、偶像组合的“九九组”。这就意味着,这部动画的使命远远不是做好一部动画那么简单,而是要对整个企划起到反哺的作用,在这方面有个非常成功的先例,即lovelive企划。该企划与偶像团体“缪斯”一同,一度风靡中日两国,而它的成功便是从电视动画的播出开始的。如果单从动画剧情和制作的角度来看,少女歌剧这部动画与love live相比,起码是不差的,那么为什么带来的反响和人气差别如此之大?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原因上文已然提及,这部动画“歪”了。

作为一部偶像动画,它承载的任务非常简单,让观众了解这个团体的背景和人物设定,爱上这几个人物,并且为她们背后的偶像团体演绎一个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故事,为其添彩。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卖人设。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一、如何在有限的篇幅下让人物们深入观众的内心?

角色,生于故事,活于故事,死于故事。连美国总统选举都要用这招,嘴皮子光说是不可能被人喜欢上的,哪怕描述万种优点,所以一个实实在在的、能让人产生共情,带入感情的故事是塑造的关键。这点两个企划都想到了。

二、展示什么样的故事?这个故事塑造了怎样的人物?

在这里,差别显现。故事的核心是矛盾,LL推动故事的矛盾点在“学校即将被撤销”这个危机上,而主角们团结一致为学校赚取名声,对抗来自外部的危机,也就是一个主角一路收集队友,达成任务,拯救一切的故事。这个故事俗归俗,但背景是现实化的,展开是清楚的,情节是简单的,这就给了编剧大段的时间去塑造每个角色,让她们细细的展露自身的魅力。

同时由于建立团队是前期的关键线索,对个人的塑造与主线的进行就成了同一个动作,每个角色都能平等的得到展示。再加上这部动画剧情上的矛盾点主要来自外部,内部团结一致,即使有少许的争吵都是“明分暗秀”式的展开,角色们其乐融融,展现出的都是理想的积极形象,即使暴露出缺点,也不过是为了丰满人设而加入的“不足”,甚至有的缺点根本就是刻意设计的萌点。在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呈现给观众的就是一个积极乐观且惹人喜爱的理想偶像团体。人气不高才有怪。

少女歌剧不是这样。少歌的故事围绕着明暗两条线展开,明线是舞台少女们对名剧“starlight”中九个角色出演权的争夺,暗线是地下黎明剧场悄悄进行的残酷争斗——“revue”,胜者成为永远的top star,而败者失去舞台少女们登台表演所需的能源“闪耀”,一生也不可能再登上舞台。这个设定已然带有魔幻色彩,再加上几原邦彦风格的超现实表现手法和编剧精心构思的故事,让这部番的理解成本一下提升了不少,不再能够带着很轻松的心情随意看看。

设定中“revue”是淘汰赛式的竞赛,这样赌上人生的斗争,对于偶像番来说实在是过于沉重了,更何况这个争斗是在主角九人间进行的。想想吧,白天的同学、好友,晚上却拼命地要将彼此斩落马下。为了自己的未来,不得不毁掉别人的梦想,由此展现出的被称为自私、执拗、不甘的情绪,以及毁掉别人的希望、背叛自己一起长大的挚友这样的情节,向观众展现了一群真正鲜活可感,却过于鲜血淋漓的人物。她们展现出的缺点是实实在在的缺陷,是每个人身上都在发生的罪,这一下就把偶像番最原始的任务给搞砸了。

不仅人设上偏离本意,故事的设置也不符合一部偶像番该有的展示人物的效果,争夺闪耀的故事和主人公二人一同登上舞台的愿望产生矛盾,二人一直绑定在一起,其他的七人却成了敌役,戏份和塑造深度大打折扣,甚至有的角色被吐槽是工具人,这样一来就变成了两个主角和七个配角的故事,这对偶像企划是极为不利的局势。

即使编剧为了满足偶像番的要求,写出了令人叫绝的塑造,受限于剧情大背景,塑造出的也只是令人喜爱的敌人罢了,而主角二人的过关斩将,将这一群讨喜的敌人斩落马下,反倒拉低了主角的人气和风评。塑造没出问题,剧情也没出问题,问题在于故事模式与偶像番基本要求之间的矛盾。

这个塑造能否让观众们乐于为这个偶像企划掏钱?

还用我说吗?一群可爱亲近的追逐梦想的小姑娘和一群是偶像不像偶像、莫名其妙不知道在干什么、性格不怎么地、互相捅刀子的戏狂戏痴戏魔,哪方更能吸粉,这不是明摆着的吗。

所以LL成功了,少歌失败了。

最后说说自己的一点想法。我是一名少歌粉丝,对LL只是路人,但少歌无疑是我最爱的偶像企划,只能说电波对上了吧。歌的平均水平远超同类其它企划的曲子,舞台剧也很棒,但是如果不喜欢她们,这些都没意义。虽然少歌吸引了一些高粘性高热情的核心粉丝,但这毕竟是个商业性的企划,毫无疑问,不怎么成功。偶像企划总有结束的一天,而少歌已经明确地显出了颓败之势,一方面是人气的低迷,二是内部人员的其他工作逐渐盖过偶像活动,这都是摆在眼前的现实,我只能说,能支持的时候就尽力支持,不要等没得支持了再去后悔,就这样吧。

(此文系作者原创,仅代表个人观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