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货拉拉悲剧事件「更大的悲剧指的是什么」

时间:2023-11-09 08:21:47 来源:搜狐

今天开头Sir先从一部电影说起。

由6个荒诞的故事组成,故事发生在地球另一端的阿根廷,7年前上映。

但是。

每一次重看,都感觉它越来越靠近今天的现实。

01

野外公路边。

两个男人你死我活地撕打成一团。

谁也不肯放开谁,哪怕汽车油箱被点着……

最终。

悲剧发生……

什么仇什么怨?

说来荒诞——竟然是因为一次别车引发的血案。

《荒蛮故事》,豆瓣8.8分。

每个故事看起来都不可理喻,但看完你又会深深叹服——这就是现实。

在Sir看来这部电影说了三件事。

第一个叫做情绪升级。

你超了我的车。

那我就要超回来,并且补上一句粗话。

你骂了我。

那我也要骂回来,骂完还要砸了你的车,在你的车上拉屎。

从一次超车,到一次恶言相向,再到一泡屎、一个榔头、一个油门……

从情绪传到事态。

步步升级。

第二件事叫做互不退让。

谁也不服软,凡事第一反应,就是用比对方更坚硬的态度反弹回去。

这就让情绪变成一个不可逆的单向过程——只能升级,不能缓和。

像个气球一样越吹越大,除了爆炸,找不到第二种方式收场。

第三个事情叫做环境催化。

整个社会仿佛一个充满戾气的高压锅,人人都像吃了枪药,易燃易爆炸。

你再看看电影中其他人的遭遇。

《蛮荒故事》的荒诞在于。

在看似平常的生活中,可能因为一点不起眼的干扰,就不可挽回地发生脱轨失控。

但荒诞又不是无缘无故的。

只是你看不到,背后有多少次崩溃边缘的徘徊。

02

2021年2月6日,长沙。

女孩当天下午3点,点开货拉拉APP,预定了当晚的搬家订单。

6个小时后,女孩坠车身亡。

单身女性的安全问题,再次引爆网络情绪。

可是警方的通报,却让不少猜测“失望”了——没有图谋不轨的加害,更像是一次各种误解累积下酿成的意外悲剧。

从事件的还原来看。

女孩和司机在车上的半小时,就是一个气氛逐渐白热化,最终灾难性爆发的过程。

中间没有缓冲。

也没有有效的沟通。

晚上8:38,货拉拉派单的面包车到楼下了,她拒绝了司机付费搬运的建议,搬了15趟,才把家当都搬上车。司机提醒她,等待时间超过40分钟平台是要加钱的。

女孩没有理他,继续搬家。

△ 截自@新京报动新闻 据长沙市高新区公安分局通报还原视频,下同

9:14,女孩搬运完毕,坐上副驾驶。

司机问她,到新家需不需要卸车搬运,女孩再次拒绝。

也就意味着,他这一单要跑近1个小时,只有51元的收入。

两个举动显示出,他心里开始不满。

一个是订单还没结束,就提前接了下一单。

二个是为了省时间,抄近路偏离了推荐路线。

为的是赶紧结束,弥补这一单的损失。

女孩没能理解他的心情。

而他,显然也不能体会女孩的感受。

自己眼中的“近路”,实际情形是这样的——周边是工业园,路上几乎没有路灯,漆黑一片。

△ 截自新京报旗下栏目@紧急呼叫 重走货拉拉司机实际行驶路线视频

在之后的15分钟里,女孩提醒了2次。

司机“起先未搭理,后用恶劣口气表露对其不满”。

又到路口,女生又提醒了2次,偏航了,想让司机停车,司机没有理会。

然后,事情以大家最不希望看到的方式收场。

女孩解开安全带,开窗跳车。

司机踩下了刹车,但没有伸手去制止。

一条生命凋零。

目前有两种最强烈的声音:

司机可怜。

错在司机。

是的,一场悲剧发生后,大众情绪的第一落点,就是找到一个可以怪罪的人。

在这场悲剧的复盘里,Sir只痛惜,看到了笼罩在双方无形的暴力,导致了悲剧。

司机想多赚钱,但表达方式是催促、口出恶言、违规接单、不予理睬。

女孩有防范意识,但表达方式是拒绝、警惕,最后决绝一跳。

换句话说。

如果,司机能够不一意孤行,用自己的偏执奉还给之前拒绝他的乘客。

如果,在感受到危险后,女孩可以不必用最坏的情况揣度司机,直接选择跳窗,那么她或许事后有机会了解,那并不是司机的本意。

也就是说。

同样一种情况,本来还有其他的结局。

但结果司机和女孩却共同选择了所有结局中可怕的一种。

没错。

司机的不妥,可能是悲剧的引线。

但一个良好的环境,是能够及时灭火,化解矛盾。

而不是让任何一点星火,都演变成爆炸,最后再于事无补地将所有情绪归结到那点星火上。

在整个事件中。

我们看到了如同《荒蛮故事》,双方的情绪升级、互不退让。

环境催化。

要在事件外才能看到。

是谁在堆高社会的火药桶呢?

03

案发第二天,女孩独自搬家的视频被爆出。

明明事件原貌尚不清晰,货拉拉事件就被网友肢解成了一片片尖刀。

有扎向女生。

有扎向司机。

很快网上开始了“男女拉锯战”。

货拉拉中的事件。

原本是小的矛盾,在对立中,不断升级加码,最后变成了悲剧。

但悲剧发生后。

许多人还在嫌事情不够严重,恨不得对立继续加大。

揣测、臆想、攻击、谩骂,言论自带立场制造分裂,这场悲剧也就跟着一次又一次地扩大......

即便警方已经发出长文通报,试图还原法律真相,也挡不住一波又一波的揣测与质疑。

以及“不想听凶手故事”的:

你凭什么同情他?

以及面对同样困境的,“正确自救”。

抢车、带刀、对抗......

极端了吗?

它已经实现了......

因为人们很难去相信,那样的事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即便发生,自己也不会如此极端。

但很遗憾。

我们其实总与类似的遭遇擦肩而过,那同样的感受,我们往往藏着不说。

那遭遇,叫无常。

那感受,叫窒息。

没有人愿意想象自己的生活被暴力占据。

但同一片灰蒙蒙的天空下,司机、女孩,和我们同一个模样。

气喘吁吁,攥紧双拳。

无论是现实的沉默中,还是互联网的喧嚣里,所有人正对着所有人,酝酿着暴力。

在这场女孩与司机悲剧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一个冷冰冰的短语:

底层互害。

Sir说它冷,是觉得它会让人们误会,觉得这样的事情与我们没有关系。

什么是底层?

又怎么互害?

又该怎样去面对,去承受?

Sir想到的,是胡波的电影,《大象席地而坐》。

这个故事很复杂,也很简单。

复杂的是无常。

四个看似无关的失败人生,因为一些机缘巧合掺杂到一起:

章宇是无所事事的县城恶霸,搞丢了亲情、爱情、友情,朋友为他死在眼前,他只剩手下一班小弟,是小县城里忧伤的国王。

彭昱畅是双亲健在的孤儿,父亲恨他,老师恨他,他喜欢的女孩不喜欢他,一次为兄弟出头,失了手,打死了“国王”的弟弟。

男孩喜欢的女孩,是王玉雯饰演的黄玲,单亲家庭,她妈妈给他的温暖是“别搞怀孕”。

最后一个老头,老金,大冬天只能睡阳台,为了学区房,女儿和女婿还要把他从阳台送往养老院,唯一陪伴是一条狗,故事发生这天,这条狗被另一条大狗咬死了……

四条平行的人生,在这一天相互交织。

说复杂,也简单。

简单的,是同样的窒息。

他们每个人,都活在彼此用敌意搭建的牢笼里。

它揭开了每个时代潜在暴力的本质,本是一种气氛。

开篇即是点题:

“太臭了,谁把窗户打开了?”

“怎么他妈的这么臭?”

“操他妈的一天又开始了!”

刑警父亲,因受贿革职负伤在家。

经历半生后,他仅剩两件本事,喝酒、骂人。

骂人的原因简单至极却充满寓意:这空气,太臭了。

接下来一幕。

便给你展现:暴力是会传递的。

在父亲的叫骂声中,韦布面无表情,手却没闲着——制作凶器。

用胶带缠着,打人不会留伤,这是他爸教给他的。

暴力传递,在黄玲母女身上更加明显。

孤儿寡母,生活千疮百孔。

母亲为做生意,要应付好色客户的骚扰,顾不了家。

女儿嫌:家里脏。

母亲气:你不脏?

失望与愤怒交织,暴力在两人间传递,用语言进行着“伤害竞赛”。

女儿:那我去陪他睡行了吗?

母亲:你行行行行行行行...

我现在就给他打电话

我亲口告诉他,我女儿比我嫩多了

女儿绝望了,不再说气话:你要让我恶心吐了。

母亲回了她:我也要吐了。

《大象》中几乎每次两两搭话,都是迟钝的,漠不关心的,彼此互害的。

“外面的垃圾这么臭,都没有你臭!”

“这是这里最烂的高中,就快拆了,然后我会去更好的学校当主任,你将来就去卖烤串!”

“你早晚得被人打死!”

“你俩一会就被大车撞死!”

“这个地方的年轻人怎么这么邪恶!走在大街上就要跳出来把你搞死!”

“你把我的生活搞得一团糟!”

“你要让我恶心吐了!”

“我看每个人都不顺眼。”

“你们怎么还不死!”

这些话难听吗?

但这不也是散布在我们身边的空气。

想象一下悲剧中的双方,可能,也无形中被打上了情绪的死结:

“这司机态度这么垃圾,还想骗我多花钱?”

“这女人不想多花钱,态度凭啥这么恶劣?”

彼此提防,彼此对立,彼此为难。

直白一点,这种氛围的源头是什么?

《大象席地而坐》没有明确答案,但那答案却无处不在——一片灰蒙蒙的天。

拍摄地点,河北井陉县,一座隶属于石家庄的工业县城。

两个关键词,雾霾,挖矿。

后工业时代中,匮乏孕育痛苦,痛苦滋生仇恨。

这片“灰蒙蒙的天”。

是《杀人回忆》中,历史动荡年代中,偏僻小镇上空的天;是《小丑》里,人情冷漠的哥谭市的天;是《白日焰火》中,萧条肃杀的东北的天。

这片天,也是被卷,被底层,被焦虑,被忽视,被戏弄的,我们的天。

前两天,Sir的微博被一张地铁广告刷了屏。

那广告喊住你,让你等一等,别急着走。

看看这些破事,你有没有?

“我要存够多少钱,才能坦然跨入30岁?

奋斗10年还是买不起房,我该离开大城市吗?

没有给孩子报补习班,孩子就会输在起跑线上吗?

没有30万女友就不结婚......”

好笑吗?

这是一个焦虑被消费玩弄的时代。

也是真正的焦虑被积压的时代。

这些问题,冥冥之中,注定了太多社会新闻中的“一时冲动”。

如果说无常,是上帝扔骰子的游戏。

那由社会高压孕育出的肃杀、暴力的气氛,则让灾难与悲剧有了更大的赢面。

如果说宿命,这是人性注定的阴暗。

那悲剧与斗争,此刻正在你我身边循环上演。

世人皆苦,势利使人争。

世人皆恶,嗣还自相戕。

从现实,到网络。

我们贴标签,瞄准靶子。

我们搞阵营,分裂彼此。

我们打,打得忘乎所以。

再无暇去看,彼此真正的伤口。

......

这是我们本来想要的吗?

对不起。

这空气太臭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莫妮卡住了、破坏之王阿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