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奶奶庙的传说「关于庙的由来怎么写」

时间:2023-06-05 14:43:20 来源:搜狐

奶奶庙在中国由来已久,但在传播过程中,奶奶庙产生了自己的神话创作系统,民间的自我创作与官方对神祇宣传相互影响,形成了奶奶庙特殊而复杂的信仰体系。

1.王莽追刘秀成就了多少奶奶庙?

在奶奶庙的诸多民间创作中,最让人称奇的是最近很火的易县后山奶奶庙的这尊“车神”,它以其童叟无欺的造型,简明扼要的气质,还有那捕捉时代精髓的方向盘,让人顿生五体投地之感。

咱们就先说说易县后山奶奶庙的来历。

其实,从其呆萌和真诚的气质也能猜到,它的历史只有民间传说,而无信史可考。关于它的传闻有二。

在白庚胜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 河北·定兴卷》中这样介绍:

王莽追刘秀,刘秀无处可躲之时遇到一老奶奶,老奶奶喷了一口神奇的米饭,把刘秀变成一个死去多时身上爬满白蛆的小孩,成功躲过了王莽的追踪。等刘秀当了皇上,就在那修了个奶奶庙,就是后山奶奶庙。

王莽赶刘秀的故事在河北和河南流布甚广。许多地名的命名就与其有关:河南南阳有伏牛山(青牛救刘秀)、酿河(刘秀在此酿酒)、扳倒井(刘秀“扳倒”水井求水喝),河北有换马店(当年刘秀换马之处)。

“王莽追刘秀”的故事被如此广泛引用,缘于这种套路很符合民间口味。如果凡人女子和凡人男子谈恋爱就不足为闻,但把寻常家的女子换成 “七仙女”或“织女”,这个恋爱就大不一样了。如果一个村子或者山坳因为一个砍柴老翁被人命名自然不能让人称奇,但牵连上刘秀这种天子成名前跑路的事情,马上就有了流传的可能。

“后山奶奶庙”的另外一个传闻源于一部古籍——《后土宝卷·禘祖经》。在这个古籍中,后山奶奶庙与黄帝联系在了一起。

且不说这一古籍作于何时,“宝卷”作为史料价值几何,本身就值得商榷。

“宝卷是一种十分古老而又同宗教或民间信仰活动相结合的讲唱文学形式,借助了民众熟悉的民间曲艺说唱表演艺术,兼具教化和娱乐的双重功能,非常容易在民众中传播开来。”

依据它进行考史溯源几乎不具备价值。而且和黄帝他老人家联系起来的套路与王莽追刘秀套路一样,不过因为溯源至上古时代,增加它的神秘色彩而已。

其实民间奶奶庙众多,故事中多与某一老媪积善行德的故事有关,民间感动纪念其恩德,或从神话故事中某一神祇或帝王母亲进行演绎云云。

如毫山奶奶庙的故事,就说是小白龙为遭受干旱的亳州下雨,违反天规,被玉帝禁锢某处,人们捐款捐物为小白龙母亲修庙。

河北行唐南凹奶奶庙的传说,则是两家不生育的人去山上姑子庙求子,后灵验,就为这个姑子修庙,成为奶奶庙。

河北宁晋小南海奶奶庙则说是万历皇帝母亲游历至此升天而建……

此类奇闻,不可枚举。这些奇闻大多是民间传说,缺乏有力证据证明奶奶庙们建于何朝何代,祀奉何神灵。于是只能从王莽刘秀以及黄帝等故事中进行再创作。

2.奶奶庙的最大优势是模糊化主神

越到近代,奶奶庙中越来越模糊化其主神。

这是奶奶庙的最大优势,如此一来各地修建者就可以结合本地实际进行自我创造。而对信众而言,主神是谁仿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奶奶庙不断开发出求子、许愿、发财升官、出入平安的功能,满足了信众的需求。后山奶奶庙乃是这一自我创造的极端化表现。

奶奶庙携“奶奶”这一极具通俗化和乡土气息的符号,使得它不像龙王庙、城隍庙等只能专属一项职能。它可以不限于一地,不限于某一具体神灵,不限于某一具体职能,就是地方性神灵崇拜的自我创造和依托。

龙王庙职能相对单一,掌管旱涝。

虽然后世人多把奶奶庙与碧霞元君联系在一起。但对奶奶庙进行溯源,几乎是不可能的。正如学者王晓莉所说,“也许在北方原本就有各种娘娘庙、奶奶庙,但当碧霞元君泰山娘娘在朝廷、文人的大力提倡与宣传下,她就逐渐取代了原先没有统一名称的各种娘娘、奶奶,成为北方地区惟一的娘娘与奶奶了”。

但事实也可能相反,可能原来所有奶奶庙的主神都是这位“碧霞元君”,在向外传播过程中,各地娘娘庙和奶奶庙反而遗失了主神,只剩下“奶奶庙”和“娘娘庙”的名称,进而与地方文化相结合,流传出新的故事形式。

不同地方的奶奶庙的神祇不必相同,造成了奶奶庙中具有一种乡土化自我认知,而且不存在争夺,你的家乡有奶奶庙,我的家乡也可以有,没有正宗、本源之争。

那么一度被认为与奶奶庙紧密相关的“碧霞元君”又是谁呢?

3.从泰山玉女到碧霞元君,全真七子帮了大忙

碧霞元君画像

碧霞元君又称泰山奶奶、泰山娘娘。明代之前,泰山女神还称“玉女”。

汉代道教文献《茅君九锡玉册文》载:“(茅盈)总括东岳,又加司命之主……给玉童玉女,各四十人,以出入太微,受事太极也。”

这时候的泰山玉女有40人之众,用来侍奉东岳大帝,神仙等级中排名十六。

“玉女”这一抽象概念的实体化乃是因为泰山的“玉女泉”。

宋初,泰山太平顶上已经出现了“玉女泉”。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宋真宗泰山封禅,“(宋真宗)车驾升泰山,亲临观焉”,那时候玉女泉旁已有“玉女石像”,宋真宗令人“易以玉石”。

真宗封禅后,泰山玉女得以作为独立的神灵开始出现,这一神灵已经不单单是那个十六级的小侍童了,开始由一个集体变成某一个神灵。

中国古代一山有一神,泰山之神是东岳大帝(也称泰山神),泰山玉女已经比之前玉女身份提高了许多,但仍旧是泰山神下面的一个小神灵,与泰山神没有特殊关系。五岳祭祀是国祭,宋代时,官员是祭拜完东岳大帝后才会去祭祀泰山玉女。

在蒙元之际,泰山玉女遭到了第一次合法性危机。

元朝规定只有载在祀典之神可岁时致祭,而民间的祈神赛社被看作“干越邦典、谍读神明”之行为,令“民间一切赛祈,并宜禁绝”。

也就是说泰山玉女这种民间神灵应该坚决取缔,泰山只有东岳大帝是正神,敬其他的神灵都是耍流氓。

但事情马上出现了转机,转机的关键人物大家也很熟悉,就是王重阳和他的全真教弟子们。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在金庸大侠小说里顽强抵抗过元朝的全真教徒们,在历史上和元代统治者关系密切。

道教大师邱处机曾西觐成吉思汗,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六年(1269)正月诏封全真道五祖为“真君”,册封王重阳的七大弟子为“真人”。

因为和统治者关系密切,道教逐渐掌握了祭祀岳渎的特权,之前为政府祭祀的五岳仙山现在归道教掌管。

如果你是教主,自己掌管中国最著名的几座大山的祭祀活动,你会首先做什么?

剿灭其它教派?干掉少林,再灭丐帮?

得了吧,正经的宗教当然是按照自己的规则,划定自己认为需要祭祀的神灵。这就需要对原有的神灵体系进行改造。

可是此时泰山已经有了一个神灵——东岳大帝了,如何安排泰山玉女呢。

东岳大帝

其实也好办。那就是让泰山玉女去做东岳大帝的闺女。

《新编连相搜神广记》中对此进行记载:“(东岳)帝一女,玉女大仙,即岱岳太平顶玉仙娘娘是也”。

后来道士张志纯重修泰山祠宇,重修后的“玉女祠”改称“昭真观”。“真”本是道家用语,泰山玉女就此“归化”到道教系统之中。

而“泰山玉女”变成了“碧霞元君”则是明代的事情。

受儒家原理主义影响,泰山玉女在明朝一度被认做是正典之外的“淫祀”,意思是泰山玉女这种神灵仍旧是“不正经”的。

这时候道教又一次挺身而出。

元末明初的《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玄范浩咒妙经》是关于碧霞元君的较早记载,其中说:“泰山玉女位正天仙之号,册显碧霞之封。掌岳府之神兵,管人间之善恶。”

有了这个册封,泰山玉女就不用做东岳大帝他闺女了,几乎与东岳大帝同时掌管泰山了。只不过泰山玉女始终未进入国家正祀。

“元君”在道教系统中位列第九级。

历经汉宋元之后,泰山玉女终于实现从十六级小侍童到九级大神的跨越,而泰山玉女也终究抵不过岁月的侵蚀,由一个少女变成一个中老年妇女。民间渐渐有了泰山娘娘和泰山奶奶的称谓,及至后来被简化成“奶奶庙”和“娘娘庙”也只是时间问题。

碧霞元君神祇的演变,以至于后来奶奶庙的地域拓展反应了经济发展对于社会民俗之影响,许多佛道神灵和儒家圣贤走向民间,走近民众,中国神灵体系中众多的自然神不断经历着人格化、社会化的过程。只是后山奶奶庙在世俗化和人格化这一道路上比较“先锋”罢了。

一定程度上,神祇是某一时代人们欲望的客观呈现。

文/新媒体编辑 李凡宗

参考文献:

1. 周郢,碧霞元君封号问题的再考辨——与闫化川先生商榷

2. 叶涛,碧霞元君信仰与华北乡村社会———明清时期泰山香社考论

3. 王晓莉 陈宏娜,碧霞元君由来及演变

4. 王元林 孟昭锋,论碧霞元君信仰扩展与道教、国家祭祀关系

5. 孟昭锋 王元林,明清时期碧霞元君信仰的地域扩展

6. 王晓莉,明清时期北京碧霞元君信仰与庙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